走進南京歷史深處:千台北原木餐桌|台北原木餐桌工廠米街道濃縮進新增老地名文化牌

近日,有熱心讀者向紫金山記者反映,常府街上出現瞭兩塊石牌,上面記載著 九蓮塘 常府街 花牌樓 這些地名的來歷。經過采訪專傢、翻閱史料,這才發現,這條九百多米長的常府街居然有這麼多故事!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南京自古就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城市。

每一條街巷的名字都記錄著歷史滄桑與更迭,細細研究,別有一番風味。

記者探訪

根據熱心讀者的線索,記者來到八一醫院對面的九蓮塘小區,找到瞭這兩塊鑲嵌在外墻上的石質的牌子。一塊牌子上標註瞭 花牌樓 的來實木餐桌工廠|實木餐桌訂製工廠歷: 花牌樓:舊街巷名 朱元璋為表彰開國功臣常遇春,在常府西側修築的一座華麗的牌樓,人稱花牌樓 另一塊牌子則標註瞭 九蓮塘 和 常府街 兩處地名的來源,此外,這塊石牌上還有一張《陸師學堂新測金陵水師全圖》。

紫金山新聞記者找到瞭設置這兩塊老地名文化牌的單位 南京秦淮國資集團下屬白房房屋報修服務中心。據負責該項目的工作人員金先生介紹,秦淮區老舊小區、幹道立面整治中,都會充分挖掘、豐富歷史文化,確保整治效果與周邊環境匹配、充分融入歷史風貌之中,彰顯而不是破壞區域特色。 花牌樓、九蓮塘這兩個老地名文化牌,就是在常府街沿線環境綜合整治中,為彰顯該地區歷史文化特色而設置的。

地名背後諸多往事

原來是明朝開國原木餐桌客製化|原木餐桌客製化推薦功勛的牌樓

常府街,當然是與 常府 有關,這 常 是誰呢?

話說元朝末年,皖北地區災荒連年,官府、地主又逼糧逼租不休,於是常遇春率領鄉親揭竿而起。他精通騎馬射箭之術,後來率部歸附朱元璋,成為朱元璋的得力助手。在戰場上,常遇春總是身先士卒,沖鋒陷陣,勇不可擋,每戰必勝,時稱其為常勝將軍。他自己也常常說,隻要給他十萬兵,就能橫掃天下。因此,人們又稱他 常十萬 。

明朝立國後,朱元璋為常遇春修建王府以示表彰。常府的牌樓也十分壯觀,有東西兩座,互相對峙,上刻各式花卉紋飾,裝點得富麗堂皇。其府邸和牌樓所在,便取名為 常府街 、 花牌樓 。那麼常遇春的宅子到底在哪?2006年前後,常府街老鄉雞(原貓空咖啡店)對面的工地上曾挖出大量木礎和瓷片,有專傢猜測,或許是常府遺址。

根據老地名文化牌上的表述,原常府街在今街的中斷,1993年向西向東延伸,並入復成倉、三十四標等街而成現在的常府街。

此外,在八一醫院對面有一個 九蓮塘小區 。其實, 九蓮塘 也是老地名,也和常遇春有關。因為這常府的規模甚大,僅常府花園中的大小池塘就有九個,因此號稱 九蓮塘 。

還被曹雪芹寫到瞭《紅樓夢》裡

《紅樓夢》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寫到瞭元妃省親的情景。 一時舟臨內岸,復棄舟上輿,便見琳宮綽約,桂殿巍峨。石牌坊上明顯 天仙寶境 四字,賈妃忙命換 省親別墅 四字

甲戌本《石頭記》第十六回寫元妃省親時,回前總批雲: 借省親事寫南巡,出脫心中多少憶惜(昔)感今。 紅學傢們推測,這個 借省親事寫南巡 就是指康熙南巡到江寧,並由曹雪芹乃祖曹寅四次接駕的故事。每次康熙都駐蹕在曹寅的江寧織造署裡。由此,學者這一步推斷,當年康熙南巡的 行宮 江寧織造署就是《紅樓夢》中元妃省親別墅的原型。

那這寫於清朝的《紅樓夢》裡的花牌樓位於何方呢?

學者根據乾隆《上元縣志》記載: 吉祥街在花牌樓北 、 常府街在花牌樓東 而推測,花牌樓就位於現在 楊公井北 大行宮南 的太平南路偏北的這麼一段。而老地名文化牌上關於花牌樓的描述是這樣的:北起文昌巷,接原吉祥街;南至戶部街,接太平街。這兩者的描述的位置是一樣的。

因此,紅學傢們根據《紅樓夢》中的 元妃省親 推測,花牌樓就是大觀園牌坊的所在地。

民國時更是赫赫有名的 書店街

花牌樓不僅是一座牌坊,牌坊下的這條路的名字,也叫 花牌樓 。

在2018南京書展召開的 中國古舊書業前瞻高峰論壇 上,專傢告訴記者,明朝至清朝前期,南京就是全國書業的中心。金陵書坊集中在狀元境書肆街、夫子廟書肆區和花牌樓書店街。但花牌樓地區的書店最多,有人統計過,清朝那會兒,南京的狀元境有書肆20餘傢,秦淮河畔的夫子廟有書肆30餘傢,而花牌樓卻有大小書店四五十傢。

南京地方史研究者王重陽曾對紫金山記者說: 民國時期,楊公井一帶是南京著名的書店街,當時的名稱是 花牌樓 。 我們在民國老地圖上也發現瞭 花牌樓 這一地名。

直至抗戰前, 花牌樓 這條街依然書店林立。著名的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文明書局、大東書局等近代出版事業均曾再次開始分館。專傢學者,莘莘學子,經常出入其間。它對南京地區的文化建設,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1988年的區志記載,1985年,這條街上的書店有南京古籍書店(原中華書局南京分局址)、南京新華書店農村批發部、南京圖書聯合批銷中心、南京舊書店(原商務印書館南京分館址)、南京音像書店(原世界書局南京分局址)、兒童書店等,仍是南京各類書店集中之地。

南京還有哪些地方

有老地名文化牌?

在新一輪的環境綜合整治中,南京計劃利用三年時間,讓南京天藍、地綠、水清、路暢、城靚。不僅僅如此,這一次南京要將每一條街巷深藏的歷史風韻都展現出來。

南京市物業辦副主任童聲龍告訴紫金山記者,2017年南京整治瞭240個老舊小區,今年還將整治192個老舊小區。南京在老舊小區整治中,除瞭拆違、整修房屋、設置門房、安裝路燈、方便停車等內容,會根據該老舊小區的條件和特色因地制宜設置反映當地文化色彩的特色景墻等, 比如,除瞭常府街以外,在朝天宮、三元巷一代的老舊小區整治中,也有不少彰顯地域文化特色的內容。

南京是一個富有魅力的城市,一個可讀的城市!

俯瞰南京地名,不同時期形成的地名層、具有共同淵源地名群交錯層疊,展現瞭滄桑興衰的歷史長卷和紛繁絢麗的文化景觀。隨著歷史變遷,今天南京的許多地理實物已物換星移,而地名這一符號卻記憶著南京古老的歷史。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讀法,不妨就從讀南京的地名開始,來領略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韻味。




老舊小區由於建設年代久遠,規劃設計落後,配套設施不全,已無法滿足當下居民的生活需求,成為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據統計,我市現有建成於2000年以前的老舊小區1700多個、4000多萬平方米。[詳細]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行風監督電話:84686084 | 本報投訴舉報電話:4008885998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arrow
arrow

    okaec080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